浏览数量:98 作者:吴俊 发布时间: 2019-11-13 来源:本站
省优创建对于一个幼儿园来说,是一次从内而外的全面的、全方位的革新与洗礼。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省优创建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对于教师认识儿童、认识游戏又有着怎样的意义与价值呢?来听一听龙潭幼儿园龙岸分园的老师们是如何说的吧。
2019年11月13日中午,龙潭幼儿园龙岸分园的教师们在多功能室,围绕“创建过程中教师对游戏的认识”这一话题,以分组的形式,展开交流讨论与分享。
首先,为了促进年级组之间的交流,我们小、中、大三个年级组的四个班教师分别分成四个组,如小一班、中一班、大一班老师为一个交流小组,四个小组围绕话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并由一位教师负责记录:
1. 创建前大家对游戏的认识与看法是什么?
2. 创建中对游戏的认识发生了哪些转变?
3. 创建后认为游戏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或者还有哪些困难与困惑?
交流讨论环节结束之后,每组由一位老师作为代表为大家分享交流讨论的结果。
杨老师自告奋勇,作为第一位代表发言的老师为大家分享讨论的主要内容:
1.在创建前,教师有“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本能进行的活动”的意识,通过游戏,幼儿能够获得相应的经验,但是教师往往过多的关注游戏前环境的创设、关注材料的提供是否丰富,以及看中游戏的结果,对游戏中外在的、表面的所呈现出的物化的东西比较关注,而忽视了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忽视了游戏的内涵与价值。
2.在创建过程中,教师们开始将关注点放在幼儿身上,真正意识到游戏应该源于孩子的兴趣、需要以及生活经验,材料提供需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游戏的推进有层次地调整,低结构材料更有利于孩子的自主性探究,更能体现《指南》中提出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老师应该更加注重游戏的过程,如: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作为观察者、记录者,不能过多干涉幼儿,发现问题时,及时与幼儿交流、讨论解决方案,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3.今后将在原有的游戏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调整;在发现孩子兴趣点时,围绕兴趣点,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究与学习;在游戏中,教师还是要“放手、放手、再放手”。同时杨老师也提出他们目前的困惑:在人数众多的游戏中,如何在“放手”的情况下,确保孩子的安全呢?
吕老师首先向大家阐述了他们组的讨论情况,即每位教师就一个游戏区为例,结合幼儿的游戏情况来分析他们对游戏的认识:
1. 在创建前,他们认为游戏仅仅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师常常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指导?区域材料的投放应如何分类摆放?如何与主题相结合?......很多问题教师都不知该如何下手,随着创建过程中的不断调整、观念的不断转变,教师对游戏的认识开始慢慢发生变化。吕老师以小四班的建构区游戏为例:刚开始的时候幼儿在建构区游戏时很随意,没有目标,教师一开始也没有想太多;在经过对建构游戏的培训、学习之后,教师从认识建构区游戏材料开始,一步步引导幼儿讨论、学习;慢慢的幼儿在建构区游戏开始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搭建,如搭建“公路”、“围墙”等,幼儿“围合”、“平铺”等搭建技能有所提高,这也启发了教师一定要追随孩子的兴趣,通过集体讨论进一步引导孩子进行游戏。
2. 中四班周探探老师以创造性游戏“理发店”为例,幼儿起初对教师预设好的理发店并不十分感兴趣,理发店比较冷清、游戏内容单一,即使教师给幼儿分配了各种角色,依旧无法支持幼儿持续游戏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将观察到的现象以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来,与幼儿商讨,同时教师渐渐地将游戏自主权交给孩子,减少预设。幼儿有了“自主权”,开始自发丰富游戏的内容,如设计“优惠卡”,可以免费理发;理发还可以享受按摩服务;烫发时为顾客提供绘本......随着游戏内容的丰富,游戏与游戏之间的互动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如娃娃家游戏的幼儿主动带宠物狗到理发店咨询宠物理发的事宜,让理发店不仅可以给人理发,还可以“拓展业务”,为宠物理发,这一举动又引发了幼儿对“宠物理发”的进一步学习与探究。通过探探老师的分享,使我们感受到幼儿成为了游戏的推动者,是游戏的主体。
3. 大四班徐雨璐老师以“茶社变小吃店”为例,讲述了游戏区内容更换前后幼儿的不同表现。璐璐老师回顾在创设茶社游戏时,自己花费了很多精力,认为孩子会很喜欢玩,但观察以后发现,孩子对茶社的游戏兴趣并不高,虽然老师不停地加入很多内容在里面,幼儿依旧“不买账”。班上两位老师十分不舍地放弃了茶社,改成小吃店,并与幼儿一起商讨小吃店游戏的创设。小吃店“开张”以后,孩子的兴趣更浓了,可操作的内容更多了。璐璐老师感慨:创造性游戏还是要“接地气”一点,,要贴合孩子的生活经验,是孩子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游戏才能真发生。
4. 对游戏存在的困惑:教师该如何针对游戏中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呢?
林老师首先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组讨论的两张记录表,并通过记录表向大家解释了男教师与女教师思维方式的差异,接着他将女教师的记录表向大家做分享:
1. 在创建前教师更关注对游戏的设计,对一日流程的安排;创建后更关注幼儿的兴趣,尝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提供材料。
2. 在游戏指导方面,以前教师多占把控、主导地位,现在更关注孩子的游戏行为,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
3. 在教师观察方面,以前教师多关注游戏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认为的问题,现在明确了教师是观察者、记录者和支持者,要善于发现孩子游戏的亮点和“哇”时刻;教师的观察记录在分析方面。以前多是指向孩子的问题,现在则更加注重自我反思,如教师的行为是否恰当合理等。
许老师代表了小二班、中二班、大二班,以“反思”为主,向大家分享:
1. 通过创建,教师对创造性游戏和学习性区域游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开始思考如何将创造性游戏与区域游戏联动起来,互为补充,互相支持,为幼儿游戏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2. 以前教师虽然一直在观察幼儿的游戏,也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学习,但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有效性、观察的意义和价值,并没有引起教师主观上的重视。经过创建,教师更加注重在游戏中的观察,并随身携带观察工具,真正意识到观察对教师了解幼儿、理解幼儿的行为的重要作用。
3. 游戏应体现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游戏后的总结也十分重要。
4. 在材料投放方面更加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并根据相应的主题及时更新调整。(许老师还以园部投放给中大班的飞行棋为例,引发大家思考针对中大班不同的年龄特点,对同种游戏材料应如何引导幼儿游戏,以及材料的适宜性,给了大家很大的思考和启发。)
5. 在开展体育游戏时,多关注民间游戏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价值。
目前对游戏存在的困惑:(1)游戏人数较多时,教师如何兼顾个别与全班幼儿,尤其是在重点指导某个游戏区时,如何兼顾其他游戏区?(2)自主点心时对个别需要教师提醒的幼儿,该如何培养其自主吃点心的意识?(3)学习性区域游戏与创造性游戏是否可以进一步联动起来,发挥二者的更大游戏价值?
通过大家的交流分享,我们感受到了每位老师在创建过程中的蜕变与成长,不管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骨干教师,还是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大家都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反思、成长着,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创建这一外部的助推力量,我们的观念在快速转变,我们的问题意识在加强,每个人都对创建,尤其是游戏,都有着自己最深刻的理解;对大家提出的困惑,也将成为我们接下来共同探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聆听到了每个人的心声,发现了大家对教育的智慧和理性思考,也许有些想法并不成熟,但教育本身无关对错,只要我们拥有共同的教育理想与追求,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探索,每个人都将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每个人闪烁着星星般智慧的光芒与能量,便能璀璨照耀整个夜空!
文稿:鲁瑞雪
图片:鲁瑞雪
编辑:高春燕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51423号-1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幼儿园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江畔人家望江苑20号 电话:025—85651622 邮编:2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