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34 作者:刘小敏 发布时间: 2019-11-19 来源:本站
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意见》中提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应有的专业行为。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园教师观察能力,2019年11月18日中午我们进行了观察组第二次教研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研组长让老师们带着:1.幼儿在活动中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2.你是如何理解并支持幼儿的需要?两个问题来进行接下来的案例观察。
第一个是由大班耿满老师分享的“幼儿攀爬”案例。老师们在观察完这一案例后根据“幼儿在活动中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这一问题分析:1.孩子在此次活动中能够手脚并用的攀爬悬挂的梯子,并能攀爬到一定的高度(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2.一名幼儿在爬到一定高度后对另一名幼儿说“我爬的比你高”对于高矮对比有一定的认知(以吊梯为参照物的数学高矮认知)。3.两人能够主动发起攀爬比赛,直至分出输赢(主动发起谈话、社会交往能力)。4.一名幼儿在自己的脚踩滑以后能够依靠自己双臂抓紧吊梯悬吊20秒后重新踩回吊梯(上肢发展能够悬吊20秒左右)。5.两名幼儿在攀爬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耐力。
老师们分析完之后结合第二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并支持幼儿的需要?”给出了相应的支持策略:1.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在活动中不要过多的去干扰幼儿的活动,学会退位。2.鼓励幼儿尝试更高难度的攀爬活动。3.可让幼儿来分享自己的攀爬快的小经验。
第二个案例是中班焦加艳老师分享的“木梯与油桶组合的攀爬游戏”。老师们在观察完后分析:1.幼儿在活动中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呈现出自主愉悦的状态(体现了社会领域的自尊自信)。2.幼儿在与老师的交流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语言表达能力强)。3.能够在较高的木梯上平稳、手脚并用的平稳爬行(动作发展协调、灵敏)。4.能够主动加入同伴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能够与同伴进行合作,勇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游戏。
关于如何理解并支持幼儿的需要,中班组老师是这样说的:1.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孩子一定的规则意识。2.针对该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可引导他尝试高低不同的木梯、或是摆放一头高一头低的木梯。3.在后续的户外游戏中让幼儿自己搭建游戏材料,以提高幼儿对游戏的自主性。
第三个案例是小班史明华老师分享的“幼儿在沙水区游戏”。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1.幼儿能够观察到水的流动性,通过挖坑来将水引流(观察力)。2.能够一直专注于引流活动(专注力)。3.能够手眼协调的使用挖沙工具进行游戏。老师们在观察到孩子这些的同时也注意到该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缺乏一定的解决能力,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力、玩具收纳等也有待提高。
所以老师们后续给出的理解和支持的策略是:1.当幼儿遇到问题或矛盾时,引导他主动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2.在学习和生活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引导他主动加入到同伴的游戏中。3.和家长沟通,家园合作引导幼儿主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与同伴合作。4.培养幼儿收纳和整理玩具的能力,有一定的规则意识。
本次教研活动中的三个案例,老师们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充分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正确解读幼儿,并给出科学的支持策略,这也从正面体现出了我园教师在科学观察,正确理解幼儿这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相信以后的工作中老师们也会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等方面的能力,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继续努力。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51423号-1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幼儿园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江畔人家望江苑20号 电话:025—85651622 邮编:2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