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栖霞区龙潭幼儿园   |   首页

【乐活龙幼·乐享童年】舌尖上的“藕”遇——龙潭幼儿园龙景分园小班课程故事

浏览数量: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龙潭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5-06-27      来源:本站

【乐活龙幼·乐享童年】舌尖上的“藕”遇——龙潭幼儿园龙景分园小班课程故事

缘起

秋天到了,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秋天的果实、落叶以及种子,大量的藕也是上市的季节。小朋友都吃过藕,但是对藕可能不太了解。针对小班孩子们近期出现的饮食习惯问题,如不熟悉餐具使用、用餐礼仪欠缺等,以及卫生习惯的重视,如:公筷,我们决定开展一场以“藕”为主题的食育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步提升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们就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以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主,抓住时节,开展了本学期的班本课程——害羞的莲藕,引导孩子们了解藕的来源、制作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饮食文化,从而在实践中学习用餐礼仪,熟悉餐具的使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食·知

孩子们在自主点心的时候把甜甜圈、面包等点心开来碎碎的吃;吃东西的时候会有东倒西歪的坐姿;大部分孩子在进餐的时候,勺子、碗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拿;吃东西的时候,椅子离桌子太远,饭碗常常会掉下来;孩子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和就餐礼仪,常常会出现挑食、碗掉地上、吃饭聊天等的情况结合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结合莲藕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

老师跟小朋友一起讨论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想法:

冉冉说:“藕是椭圆形的。”

恒恒说:“上面有洞洞,我吃过的。”

言言说:“切开来还会拉丝呢!”

果子说:“闻起来有一股香味呢。”

汐汐说:“我吃过藕片,很好吃的!”

付泽:“我在水一方看到过很多荷花,那个下面就有藕!”

……

1.莲藕大调查

孩子们对于藕并不陌生,但是也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于是,我们先利用一张调查表《害羞的莲藕》来了解孩子的前期经验,并且请孩子们与同伴进行分享。

沐沐:藕是一节一节的,圆滚滚的;

七七:藕是长在水里面的;

时时:莲藕是住在池塘里面的……

一一:我和妈妈把藕切开了,里面有很多的洞洞呢!

宸宸:我喜欢吃藕片,吃起来脆脆的,很美味!

依依:妈妈给我弄过肉丸子,特别香的!

2.寻藕记

孩子们开心地分享着自己在家中了解到的藕,都想要去寻找一下藕的踪迹,那它们到底在哪里呢?孩子们在菜场里、水塘边寻找着藕的踪迹。

3.我知道的藕

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找到了藕,并且带到了班级中,孩子们通过看、摸、闻等多种感官对藕进行了探索活动;孩子们一起讨论着自己观察到的藕:

姝言:藕摸上去凉凉的;

开心:我看到身上有很多的小洞洞;

小布丁:他摸起来硬硬的、滑滑的;

依桐:闻上去有一股清香的味道;

艺铭:它是椭圆形的,就像石头一样;

孩子们互相讨论着藕的颜色、形状、触感以及香味,一个个都对藕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我们决定开展关于藕的认知活动;

4.藕的洞洞

认识了藕的表面,孩子们对于藕的内部也非常感兴趣。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藕的洞洞》,孩子们通过大胆猜想、用小铁丝穿过洞洞的方式,来验证它们的洞洞是否都相通……

孩子们通过眼睛看、吹气等方式都能够探索出大的孔是相通的,但是对于小的孔来说,提供的小铁丝难以穿过,导致又许多孩子认为,小的洞洞是不相通的,没有穿过.......于是,我们又把这一活动延伸到了区域活动中:《藕孔相通吗?》提供了:扭扭棒、滴管、卫生纸、颜料水等工具。

教师的思考: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探究藕的内部结构,正是基于生活化材料的科学启蒙。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行动性,教师提供扭扭棒、滴管等低结构材料,支持他们通过直接操作感知“孔洞是否相通”这一抽象概念,符合《指南》科学领域“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3-4岁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和简单实验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二、·操

1. 藕的美食大聚会

孩子们知道了许多关于藕的各种各样的美食,他们讨论着自己喜欢的藕制作成的各种各样的美食;

晞玥:我最喜欢吃凉拌藕了!

艺铭:我爱吃妈妈弄的炸丸子!

雨宸:糯米藕甜甜的!

然然:我最喜欢这个藕片了,妈妈弄到菜场去卖过的呢!

孩子们都积极地讲述着自己带来的美食,他们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美食。

辰辰:我喜欢吃这个藕,好香呀!

一一:我这个上面放了百香果,甜甜的!

彤彤:这个藕的洞洞里面还有米饭,吃起来黏黏的。

……

2.凉拌藕

孩子们品尝了这么多的美食,也想要自己来试试怎么样制作关于藕的美食——凉拌藕;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观看了如何制作凉拌藕;

孩子们通过手部的挖糖、盐;尽量均匀撒;倒醋等动作发展它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手的协调灵敏,在制作的过程中边玩边发展个人的食操能力。

2. 甘蔗莲藕马蹄水

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进行摸、看、闻等,对于甘蔗这一食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将藕切成小块备用食材;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用刀来切块的方法。先要找准一个点,一只手扶着藕块、一只手拿着刀,等切下去之后,可以用另外一只手辅助用力压下去就切动了!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准备好的甘蔗和切好的藕快放入水壶中,有的幼儿在放入的时候拿太高,就把水壶里面的水沾起来了;在不断的操作中,孩子们知道了贴近水面放入才又快又安全!

3. 红糖糯米藕

孩子们在品尝藕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王琦玮带来的红糖糯米藕!孩子们都还想再尝一尝糯糯、甜甜的味道。于是,我们联系到王琦玮的妈妈请她来我们的班级进行家长助教活动。

我们将重点步骤放在了让孩子们用勺子、手、筷子等工具,将糯米填满在藕中;孩子们先用勺子舀一大勺糯米放在上面,再用手或者筷子轻轻地将藕孔填满;孩子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手部动作灵活协调能力以及做事情的思维顺序能力。

孩子捧着碗,鼻尖先撞上糯米藕的甜香——深褐的藕段被切成圆片,缝隙里塞满了油亮的糯米,琥珀色的糖浆顺着切面缓缓流淌,像给藕片裹上了层透亮的糖衣。糯米在齿间糯叽叽地化开,混着藕肉的清甜,舌尖还能尝到桂花的细碎香气,糖浆的蜜甜裹着藕的爽脆,吃得嘴角沾了亮晶晶的糖渍,眼睛弯成了月牙,忍不住眯着眼感叹:“比奶奶买的还好吃呀!”

5.鸡蛋藕饼

孩子们还想尝试用鸡蛋和藕制作香香的藕饼,孩子们当天一人带了一个小鸡蛋来;孩子们有的用手捧着、有的用保护膜包着,一个鸡蛋都没有碎。我们在家中观看了制作鸡蛋藕饼需要的食材和方法,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当小厨师!

1)鸡蛋该怎么打碎呢?

孩子们准备自己进行尝试,可是鸡蛋怎么样打碎呢?孩子们拿着鸡蛋进行了第一次操作。

乐乐:“我这蛋咋敲不碎呀!”

小手在桌角磕了三下,蛋壳才裂条缝,蛋液顺着指缝流到袖子上,他急得直抿嘴:“呜呜黏糊糊的……”

糖糖把蛋往碗边砸,“啪”地碎成两半,蛋黄却掉在桌上:“哎呀!像个小黄太阳掉地上啦!”

天天:“老师说要轻轻敲……”他用指尖戳了戳蛋壳,结果蛋骨碌碌滚到地上,摔成碎渣渣。

琳琳把蛋放在碗沿转圈圈:“看我给鸡蛋跳舞!”刚说完,蛋“扑通”掉进碗里,蛋清裹着碎壳漂在上面。

毛毛举着空碗蹦:“你们看!我把蛋变成糊糊啦!”原来他攥太用力,蛋液全挤在手心,正顺着指缝往碗里滴,混着碎壳像撒了把小星星。

(2)面粉加多少?

孩子们打完鸡蛋后,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了搅拌。又在碗里面用勺子添加了不同量的面粉。有的小朋友加得多,面粉都黏在了一起;有的小朋友加得少,像水一样;孩子们纷纷来询问老师:

宸宸:老师,我的这个怎么搅拌不开了呢?

浠维:你看我的像水一样呢!

芃芃:你看我的!从刚刚的黄色变成了白色的呢!

……

孩子们通过观察搅拌后的面粉——是黄色的糊糊状;孩子们尝试着添加面粉,或者继续打鸡蛋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进行尝试,最终搅拌成功啦!

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兴致勃勃地参与了制作鸡蛋藕饼的全过程。他们先用小手小心翼翼地敲开鸡蛋壳,将金黄的蛋液倒入碗中;然后加入雪白的面粉,用勺子认真地搅拌成糊状;接着把脆嫩的藕片轻轻裹上蛋糊,小脸上满是专注的神情。当藕饼在平底锅中发出“滋滋”的声响时,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迫不及待地想尝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更在实践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收获的不仅是香喷喷的藕饼,更是成长的喜悦。他们品尝过后,还想要跟幼儿园的老师、哥哥姐姐一起分享自己制作的美食。

教师的思考:

《纲要》强调“要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指南》健康领域提出“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社会领域倡导“在共同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制作藕的美食时,幼儿运用了握、敲、掰搅拌、加粉煎制等技能,全程亲身体验,不仅发展了手部精细动作,还通过问题解决积累了实践经验。活动中同伴间的观察模仿和分享成果,也体现了社会性发展

三、·礼

为了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进餐礼仪,我们专门设置了生活坊的区域在班级中,在墙面上挂置了进餐的基本流程,以及如何拿碗和勺子的方法。

1. 进餐礼仪知多少

孩子们在平时吃饭的时候,往往会忘记吃饭的时候应该要怎么做;我们今天根据这个话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吃饭时要注意哪些礼貌,好吗?

慧慧:吃饭要坐好,不能乱跑!

石头:对!也不能玩玩具,要专心吃饭!

泽泽:我妈妈说,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会呛到的!

天天:要这样——“请帮我拿一下勺子,谢谢!”

六六如果想要打喷嚏或者咳嗽的时候要转过头,捂住嘴巴!

奇奇:还有!不能把饭菜掉得到处都是,要用碗接住!

小果:吃完饭要把盘子放好,像我这样(做收拾动作)

沐沐:我们要一只手扶着碗,一只手拿勺子,这样我们的碗就不会掉下来了。

宸宸:要像我一样——嘴巴张得大大的,你看!这样我就能快快吃完。

……

2. 进餐礼仪之——我会用勺子

在班级中,我们会常常发现孩子们用勺子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把抓的现象;经常会把饭一整个都挑出来,这和孩子们手部的发育以及用勺的习惯有关;有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另一只手不扶碗,会导致碗被打翻的情况发生;由此我们开展了健康活动《我会用勺子》。

3. 进餐礼仪之——我会自己端饭菜

孩子们每天看老师帮忙打饭菜的时候,自己也跃跃欲试,想要尝试端餐盘,嘴边总是挂着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于是,我们从自主端餐盘开始进行了

孩子们在刚开始尝试的时候,总喜欢用手反着抓餐盘,会有几个小朋友把饭菜给打翻了,有时候会产生“要不然放弃吧!”“他们太小了”的念头;可是,我们三位老师还是坚持了下来,在日复一日的提醒和操作中,孩子们没几天就掌握了要领!

4. 进餐礼仪之——我会喝汤

在进餐时,我们观察到有一些幼儿喝汤时喜欢“吸溜”出声,甚至故意模仿夸张的声音逗乐同伴个别幼儿会端起碗直接往嘴里倒,导致汤洒在衣服或桌子上。于是,我们结合莲藕汤这一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喝汤相关的礼仪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是怎么样喝汤的呢?

汐汐:老师,我喝汤会用小勺子!

小米粒:要这样拿——像小鸟嘴巴一样轻轻捏住!

莯伊:我妈妈说要舀少一点,不然会掉在桌子上!

小布丁喝之前要吹一吹!不能用手摸碗,会烫到的!

豆豆:(鼓起腮帮子模仿)呼——呼——像这样!

菜菜:也不能“吸溜吸溜”响,奶奶说那样不礼貌!

彤彤喝完之后,勺子要轻轻放在碗里,不能扔!不然会“当啷”吓到小朋友!

5. 进餐礼仪之——我不挑食

我们班级的小布丁小朋友一到吃饭时间,心情就变得不太好。老师注意到这个情况之后,跟他进行了谈话:

师:小布丁,今天的饭你感觉怎么样?

幼:没有,我没吃完。

师:你在家都吃什么呢?

幼:我吃鸡蛋炒饭呀。

师:你在家都喜欢吃什么?

幼:米饭、炒饭啊。

师:蔬菜呢?

幼:西兰花、韭菜

师:没有了吗?

幼:我只喜欢吃这个

师:上次我们做美食的藕你也没尝尝别人的嘛?

幼:没有,我只吃了我自己的。                                                

通过孩子们对于故事的了解,知道了不挑食、不偏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各种方法鼓励幼儿进餐,鼓励、奖励法;陪伴法等等,让幼儿营养均衡、增强其抵抗力!

 

教师的思考:

“食·礼”活动中,我们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趣味互动,帮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掌握进餐礼仪,培养自理能力和社会性行为。针对挑食、餐具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我们采用个性化引导、故事启发和家园协作等方式,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习惯。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规则意识,更渗透了尊重与分享的社交礼仪,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礼仪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环境创设

在活动开展的进程中,我们也和小朋友们一起创设出了很多的区域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也能更深层次地了解我们家乡的莲藕:

今天美工区投放了彩色油泥、各种大小的笔盖、穗子等材料乐乐用力将粉色油泥拍成圆饼状,发现太厚了,教师引导他轻轻按,慢慢压。他选用小笔盖戳洞时,惊喜地说:好多小洞洞!

朵朵尝试将油泥叠在一起,用大笔盖戳穿,发现变成了“洞洞藕片。小宇在油泥藕片边缘用吸管戳出一圈小孔,穿入麻绳做成挂饰。糖糖用牙签在藕片上刻出花纹,自豪地展示:我的藕片最漂亮!”但是,她们发现油泥太软挂不起来,教师引导他将作品放在窗台晾干后再穿孔。

观察分析:幼儿通过揉捏、按压等动作锻炼了小肌肉群,在戳洞过程中感知了大小、排列等空间关系。教师通过提供不同大小的笔盖,支持幼儿个性化创作。

孩子们还带来了去水一方采摘的莲藕,一边仔细观察一边进行了记录:

常常:老师,你看这个小莲藕是一节一节的,好可爱!上面还有一些黑色的点点呢。

师:对呀!

常常:这个一节一节的地方还有很多黑色的毛毛!

师:这个就像保护它的关节一样!

常常:对的!跟我们皮肤的颜色一样。

朵朵小心翼翼地捏住藕片,蘸了红色颜料,在纸上用力一按,发现颜料太厚,藕洞被糊住了。教师引导她“轻轻蘸,轻轻按”,第二次尝试时,藕片的洞洞清晰呈现,她兴奋地说:“看!像小花一样!”

小宇用棉签蘸白色颜料,在拓印的藕片周围点画“小雪花”,还串上毛根当“藕丝”;糖糖则用打孔器在卡片边缘打孔,系上绳子做成挂饰,说:“我要送给妈妈!”安安发现颜料容易混色,教师建议“印完一种颜色先擦干净”,他主动拿来湿纸巾,和同伴一起清理藕片,体现了初步的合作意识。

观察分析: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对藕片结构的浓厚兴趣,通过拓印、装饰等动作,发展了手部精细动作和艺术表现力。教师通过开放式提问和材料分层投放,支持幼儿个性化表达。

孩子们还将晾晒干的画作用剪刀剪下来,拼成了一幅幅新的作品:

沐沐:我用剪刀剪了许多蓝色的“藕片”,我把他们拼贴成了一只慢慢爬行的小蜗牛,它在努力地爬行,准备要到小池塘边上找朋友;

小布丁:我找了很多种颜色,把它们拼成了一朵彩虹色的花!漂亮吧!

建构区《白白的藕》

科学区《藕是什么样子的?》

语言区《我和藕的故事》

语言区《害羞的莲藕》

建构区《家乡的水一方》

教师的思考:

在环境创设中,我们以莲藕为主题,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等区域联动起来,让幼儿在多元化的操作中深化对莲藕的认知。通过提供油泥、笔盖、颜料等低结构材料,幼儿在制作藕片挂饰时不仅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还通过戳洞、穿绳等步骤感知了空间关系和对称美。拓印活动中,幼儿从用力按压轻蘸轻印的探索过程,体现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环境作为隐性课程,既支持了幼儿的艺术表达,也延伸了科学探究和语言发展。特别是幼儿将作品与生活经验结合,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将继续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在区域中融入更多自然材料和开放性任务,让环境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载体。

幼儿的收获

1. 在食礼方面,班级从刚开始的一半幼儿拿勺子的“一把抓”现象改变到正确拿勺子,只有个别几位幼儿还会产生“一把抓”,可以对这几个幼儿有针对性支持,不仅仅是在日常进餐活动中,也可以鼓励幼儿在生活区、益智区进行相关的练习。在吃点心的时候,能够注意自己的坐姿、进餐的习惯以及进餐后尝试自己收拾整理。

2. 在食知方面,幼儿从刚开始的只知道浅显的藕的样子→大致了解藕的生长情况、营养价值,知道藕的洞洞的神奇之处,运用多种工具、各种各样的活动对藕孔进行探索,了解了为什么藕的身上是有洞洞的。通过提供的绘本,切开不同部位的藕种,进行观察藕洞的不同。

3. 在食操方面,孩子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手部动作灵活协调能力以及做事情的思维顺序能力。

教师的收获

在本次小班课程分享中,我围绕“食知、食操、食礼”三大核心要素,紧密结合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实践。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刻反思到以下几点:

1.食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藕的主题在食知方面的难度适中,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在介绍藕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时,应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避免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数学活动《数莲子》的调整:从1-3改成1-5是一个合理的调整,既增加了挑战性,又不至于让幼儿感到困难。

2.食操:夹莲子、串藕等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但需注意活动的持续时间和难度,以免幼儿疲劳。在进行食操活动时,要强调卫生习惯,如洗手、使用干净的餐具等。

 

幼儿表现

开展活动改变(26人)

正确拿勺子

12人→20人(8人

不偏食、不挑食

9人→16人(10人

餐后收拾

15人→23人(3人

 

3.食礼: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食礼的教育应更注重基础,如餐桌礼仪、分享食物等。过于复杂的礼仪可能会让幼儿感到困惑,比如喝汤应该让其注意声音小、端起碗喝即可。对于藕幼儿在活动开展后比较喜欢吃,但是对于其他蔬菜还是会产生偏食、挑食 的情况,教师应在日常活动中进行持续引导,并从藕这一种蔬菜延伸到其他的菜类。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不同种类的蔬菜,让幼儿逐渐熟悉并接受它们。通过蔬菜沙拉、蔬菜拼盘等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并品尝蔬菜,增加对蔬菜的兴趣。在每次就餐前,让幼儿轮流播报今天的食物名称、营养价值等,增加对食物的认知和兴趣。设计一份简单的就餐礼仪自我评价表,让幼儿在每次就餐后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自我评价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改进。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51423号-1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幼儿园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江畔人家望江苑20号 电话:025—85651622 邮编:2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