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栖霞区龙潭幼儿园   |   首页

【乐活龙幼·家园共育】守护育幼底线 成就美好童年——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宣传

浏览数量:1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龙潭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4-06-08      来源:本站

【乐活龙幼·家园共育】守护育幼底线 成就美好童年—— 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宣传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20日至6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今年是第13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今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具体内容吧!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决定从201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时间定为每年的520日至620日。

今年是第13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的13周年,更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13年。

活动主题

守护育幼底线 成就美好童年

活动时间

2024520日至620

宣传重点

(一)重大法规政策

宣传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推进实施的有关学前教育法规政策,展现党和政府为保障适龄幼儿接受公平教育机会,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成果,宣传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重要管理制度

宣传国家和地方在学前教育机构准入与管理、师资配备、幼儿园安全防护、卫生保健、保育教育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呈现完善学前教育治理体系、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的崭新面貌。

(三)科学保教理念

针对社会公众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误区,困扰问题,广泛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和知识,帮助家长充分认识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活动的危害。

如何守护幼儿底线?

本次主题活动的主讲嘉宾是资深的安全教育专家王教授。他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学生欺凌的严重性,以及它对受害者、施暴者以及整个校园的恶劣影响。

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犯错、出现破坏性行为,这时作为父母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因为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是不对的,也不知晓规则底线在哪里。那么,什么是孩子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呢?

1.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的,是应该鼓励孩子做的。比如早睡早起,收拾自己房间,自觉完成作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

2.每当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举止时,父母就应及时反馈。举个例子,当孩子帮妈妈家务时,妈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他:孩子,你真棒,能帮妈妈洗碗了,我很开心,你帮妈妈减轻了负担!父母的称赞会强化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会有成就感而乐于做它。

3.一些涉及危害到他自己或他人利益的行为,以及被法律道德禁止的行为则要坚决制止。比如,偷拿父母的钱去买零食,和妹妹争抢东西时殴打妹妹,偷偷玩火玩水,践踏公园里的花草破坏公物等。

作出制止时,父母语气要坚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不可以!不要用模棱两可或以开玩笑的态度跟孩子说。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可让孩子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培养责任感和自律性,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保障孩子的安全和幸福。

要限制孩子的行为,不要限制情绪

在父母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限制孩子的情绪。

比如,当孩子愤怒时,父母要教育孩子不可以攻击他人、打砸东西或发脾气。但可鼓励孩子表达愤怒的情绪,例如让他说出自己的不满、不公平感受或用替代方法发泄情绪。

举个例子,当妹妹乱动哥哥的玩具,哥哥很是愤怒想打妹妹。妈妈可以这样跟哥哥说:我知道你对妹妹很生气,但是我们不能打人,你可以打枕头发泄一下你的情绪,你也可以把玩具收起来不让妹妹玩。

从小男孩子就被教导男子汉,不要哭。这种教导可能会导致他们抑制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不敢展示内心的真实情感,导致情绪压抑和内心冲突。所以,当孩子悲伤时,父母要教育孩子不可以伤害自己或他人,不可以长时间陷入自我消沉,但可让他倾诉自己的伤心事或找到适当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如写日记或与亲近的人分享。

在限制行为的同时,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和提供适当的情绪管理方式,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培养他们处理情绪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情绪表达和行为之间建立健康的平衡。

标准不要朝令夕改,要恒定

为孩子制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允许做的标准后,父母就不要朝令夕改。

比如,规定孩子每天晚上只能看30分钟的电视,就不能因为今天晚上有客人在就允许孩子看电视超过30分钟,或者孩子考试进步了奖励他多看30分钟。

这种时而禁止时而允许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行为模式的构建。他们可能会对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规则感到困惑,因为这些规则似乎是随时可变的。这可能导致他们选择性地遵守规则,或者完全放弃尝试理解和遵守规则。

当父母频繁改变规则时,孩子就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自律能力,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明确的后果,从而导致缺乏自我约束和自律,甚至可能会对父母的决策和指导失去信心,认为父母不稳定或不可靠。

给孩子制定标准,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要求孩子克制不良行为并遵守纪律之前,大人必须以身作则。

比如,不要一边限制孩子玩游戏,自己却一边用手机刷视频刷个不停;不要一边告诫孩子不可以动手打弟弟,自己却通过动手打他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

当父母言行不一致时可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受损。他们可能会开始怀疑父母的诚实和可靠性,对父母的指导和决策产生怀疑。所以,在要求孩子改正不良行为、遵守纪律的同时,父母首先要做到。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信服我们,以我们为榜样,做到自律。

怎样成就美好童年

1倾听帮助成长

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2重视孩子能量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不要过分担心幼儿受到伤害,在生活中不要处处给他们指导、替他们承担,重视孩子们自己己的能量,赋予孩子们成长的营养。

3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教育便有一百种形式,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生活、健康中成长!

4高质量互动

高质量的互动对幼儿的探索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家庭教育的舞台上,好的父母都会懂得在进退之间展现出优雅与力量,既不能进行强制的干预,也不可直接在一旁看戏,而是需要追随幼儿探究的需要适时出现,从而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最美的足迹。

5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如果父母总是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尽善尽美,那这样的人生不仅不切实际更有可能扼杀掉成长中的无限可能,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只有父母无条件的爱与信任才是孩子最好的安全感和最大的底气,所以,父母对孩子最完美的爱就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6真正用心的陪伴

真正的陪伴并不是父母简单地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真正地投入时问和精力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去见证他们的成长变化,去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被爱被接纳和被尊重,用心地去陪伴孩子,让爱如同一条绵长的河流,静静地流淌在孩子的生命里。

7学会控制情绪

无论何时,都请有接纳孩子情绪的胸怀,同理孩子感受的能力,控制自我情绪的意识。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处理各种养育中的问题,与孩子一起改善,一起成长,也是一场为人父母的自我修行。

遇见童心,追寻匠心用心启蒙,努力成就让我们坚守教育初心与爱携手同行成为照亮孩子成长路上的那束光!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51423号-1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幼儿园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江畔人家望江苑20号 电话:025—85651622 邮编:2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