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0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龙潭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1-05-18 来源:本站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各班美工区环境,更新教师环境创设的理念,达到科学性、合理性、价值性、可操作性相统一,龙潭幼儿园龙岸二园环创组在2021年5月14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美工区支持性环境创设交流。
首先,老师分别从美工区材料的提供和使用、收纳整理和作品展示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材料投放,整齐多样
各班投放了工具类材料、装饰性材料以及半成品材料。游戏材料的选择上从幼儿兴趣出发,新颖、实用、安全,体现了材料投放的多元化、层次化。各班利用各种形状的筐、废旧的纸盒进行收纳,让工具摆放更整齐、有序。
作品呈现,巧用空间
关于幼儿作品摆放,教师利用桌面、墙面和悬挂在空中,充满艺术氛围;树枝悬挂、低处的立体柜面和桌面,空间的运用既富有整体性,又有错落感,最大限度发挥美工区的空间功能,体现了老师们的用心与创新。
接着,教研组成员针对今天的活动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焦加艳老师:材料的投放要丰富,提供幼儿感兴趣、可操作的材料。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与创造。
陈瑶老师:在美工区,我们要有序地提供材料和工具并贴好小图标,以利于幼儿按标记所示有序地取放,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及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王士萍老师:老师分享的收纳方式,让美工区很整齐有序,我们在美工区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另外我们区域活动时间有限,所以要尊重未完成作品的孩子,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未完成作品展示台,以备下次活动继续进行创作。
最后环创组组长魏倩倩进行了总结: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要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美工区环境创设中要以幼儿为本,注重材料的投放,能够为近期主题教育目标和内容服务,关注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幼儿和教师的参与、互动,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与之产生互动的环境。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整个集体的研讨、分享。围绕班级美工区环境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感受与欣赏、表达与创造”目标的理解,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51423号-1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幼儿园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江畔人家望江苑20号 电话:025—85651622 邮编:210058